跟着钱丽文老师学越剧音韵
越剧之家视频号直播间
4月1日周二下午二点开始
再版越音易通系列丛书(2本)
已在华音网小店上架
原价148元 | 优惠价125元
华音网订购用户将享受:
①钱丽文老师新书签名
②私享钱丽文老师越音易通入门网课一节(订购用户邀请制)
『 钱丽文老师和越音易通 』
钱丽文,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教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戚雅仙弟子。
任演员期间曾获全国及江、浙、沪越剧演员大赛和浙江省戏剧节调演等各类奖项。任教期间多次获学院“优秀班主任”称号;曾获“我最喜爱的老师教学贡献特别奖”。
助力越剧普及和弘扬的园丁——钱丽文老师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音韵体系对整个剧种的风格、音乐、气质、形式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与影响。字韵决定咬字,咬字决定字势,字势决定音势,音势影响行腔,行腔影响旋律,旋律影响表演节奏,表演节奏构建演剧风格,可见字韵在越剧艺术表演中的重要性。
1986年戚雅仙老师与钱丽文在嵊州越剧之家合影
越剧在嵊州方言的基础上,吸收戏曲中州韵、上海方言、杭州方言的部分特点,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语音。然而因为从艺人员出生地不同、演出团体归属地不同等原因,越剧发音存在不同差异,因此越剧音韵研究长期以来都是越剧研究中的弱项。此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虽然有《越剧语音》教材为越剧唱腔、念白提供了教学指导,但还远远不足以满足当下越剧发展传承的需要。即使说是专业从事人员,遇到新剧本、新唱段时,也会出现有些字不知该怎么念的情形,需要查找资料或咨询专家、老师才能确定,比较费时费力。非专业从业人员基本上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遇到越剧发音问题时,即使每个字有音标,也不一定能念准确。“浙江作为越剧的发源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越剧艺术,如何培养适应社会与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紧迫而严峻的课题。”钱丽文深耕越剧教学二十余年,也一直在寻找突破越剧音韵传承瓶颈的办法。
▲向越剧表演艺术家吕瑞英请教语音问题
▲与越剧语音专家周冠均请教、探讨语音问题
▲与越剧语音专家卢时俊请教、探讨语音问题
『 学习越剧从此有“字典”可查 』
突破的契机来自于钱丽文的一次美国之旅。在旅行中,她发现英汉翻译软件非常实用,能让使用者直接获取字词读音和拼写。其间正好有学生和演员咨询有些越音的准确读音,由于时空关系不能第一时间解答。这时她想到如果越剧学习也能有一款翻译软件就能随时随地查询。钱丽文回国后将这个想法和同事聊了聊,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她正式向学校提出建设《越音易通》项目。
“一开始觉得每个字的音标、声调都在我脑子里,后来发现真要做起来,一个字要花很多时间。”钱丽文在APP建设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要把越剧语音搬到APP里可比想象中困难的多。
由于越剧语音的拼音、声调与汉语拼音的区别较大,哪个字该放在哪个韵,必须反复推敲斟酌,不能模棱两可。为了确定一个字的读音,钱丽文常常要打电话、查资料、听录音、看视频、专程赴上海、嵊州、绍兴等地请教专家,确保每个字的规范。“我看了无数遍《红楼梦》《梁祝》《祥林嫂》的戏曲电影,就为了查一个字,把耳朵贴在屏幕上反反复复地听。”回忆这一路走来的努力,钱丽文感慨不已:“项目历时五年,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及领导、专家、同事们的帮助。戏曲学院周伟君、龚利为小生唱段念白录音,华渭强、俞会珍为老生、老旦唱段念白录音,吕静为傅派、吕派唱段念白录音等等。”
『 深度融合“互联网+”与传统文化教学』
《越音易通》APP是国内外首创的戏曲(越剧)查字翻译电子字典,这项研究开发填补了越剧音韵理论与新媒体技术融合的空白,为戏曲学习与电子工具结合提供范例。
这一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戏曲学习模式,学习者可随时随地学习,而且是系统的、立体的、有声的、可查询的,有利于当下专业人员及非专业人员的学习。“希望更多的越剧爱好者能借助这一工具深入遨游越剧世界,推进中国传统文化戏曲的传承及弘扬,让越剧在网络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钱丽文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