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

關於電影,請見「黃土地 (電影)」。

黃土高原一景

黃土高原的範圍在中國北方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面積約有65萬平方公里,占中國面積7%左右[1]。其海拔在1000至2000公尺之間,包括山西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全境、陝西省中部和北部、甘肅省中部和東部、青海省東北部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套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等地區[2],是中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

黃土高原廣布黃土,厚達50至80公尺,隴東、陝北厚達150公尺,最厚的地方達200公尺。由於人為開墾土地,採伐森林和過度放牧導致高原的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加劇黃土的土質疏鬆,水土流失與草原退化極為嚴重,形成「千溝萬壑」的黃土地貌。

地質地貌[編輯]

陰影部分為黃土高原,其範圍在中國北方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

高原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多在1,250至2,000公尺之間。除許多石質山地外,大部分為厚層黃土覆蓋。經流水長期強烈侵蝕,逐漸形成千溝萬壑、地形支離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觀。

高原上主要山脈有太行山脈、呂梁山和六盤山等,這些高脈把黃土高原分成三部分:山西高原、陝甘黃土高原、隴西高原[3]。

氣候和水文[編輯]

黃土高原的地區屬溫帶季風氣候區的邊緣,大陸性和季風不穩定性更加突出,全年總雨量少,65%的雨水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強度大,往往一次暴雨量就占全年雨量的30%,甚至更多,是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高原日照充足,高原從西北向東南,年均溫度在8至14℃,無霜期為120至200天,屬暖溫帶。

黃土高原的水系是以黃河為骨幹,發源於黃土高原的河流約有200條(參看小流域),較大的河流有渭河、汾河、洮河、祖厲河、清水河 、北洛河、黃甫川、窟野河、無定河等,那裡的河流水量不豐,年徑流量只有185億立方公尺(黃河幹流除外),河流受汛期影響較嚴重,洪峰急漲急落,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以上,高原淺層地下水貧乏,大部分地區地下水的埋藏很深,多在60~70公尺以下。

土壤和植被[編輯]

黃土的特性[編輯]

黃土高原地貌

主條目:黃土

黃土是最適合農耕文明誕生和延續的土壤。黃土質地細膩、顆粒細小、結構疏鬆,原始人類用簡單的木質、骨質或石質工具就可以輕鬆翻開黃土,進行耕種,這就是黃土的易耕性。與黃土易耕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覆蓋的紅土,因為氣溫高、雨量大,土層的淋溶非常嚴重,紅土中大量的鐵元素被淋溶下去,在距離地面20-30公分左右的地方形成一個富含鐵結核的澱積層,這一層非常堅硬,在沒有鐵質工具前,人類對其基本無計可施。所以農業的起源,只能發生在黃土這類易耕的土層之上。[4]

只有土層足夠深厚,才能讓誕生於其上的農耕活動持續進行下去。如果土層太薄,在耕種了幾季之後,就觸到淋基岩層,那隨後肯定無法再進行農耕活動了。中國東北地區的黑土以肥沃著稱,它的土層厚度卻只有1公尺左右,當現代人克服了氣候寒冷的不利影響,在東北發展農業時,仍然時刻要擔心黑土厚度不斷減薄的土壤侵蝕問題。在黃土高原上,土層厚度卻根本不成問題。研究表明,黃土高原上,黃土一般厚度堆積厚度在80-120公尺,最大厚度超過400公尺。[4]

黃土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特性,即「自肥性」。20世紀初,美國地質學家龐波里(Raphael Pumpelly)在考察過中國的黃土後,曾發出這樣的感慨:「它(黃土)的肥力似乎是無窮無竭!」一方面由於黃土堆積深厚,它具有垂直的紋理,灌溉後有利於下層的養分、水分被毛細作用帶到地表。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季風對黃土的搬運和堆積一直都沒有停止,每年都有新的黃土落在地面上,就好像它一直在進行「自我加肥」,所以不用擔心土壤中養分元素耗盡而無法繼續耕種的問題。「在中國遼闊的黃土帶,幾千年來農作物幾乎不靠人工施肥就可以年復一年地種植。正是在這類土壤之上,稠密的人口往往繼續不斷地生長到它強大支持生命能力的極限」。[4]

黃土高原的植被[編輯]

黃土高原山地景色

歷史上,黃土高原曾經擁有較多植被和森林,直到清朝時期,仍記載有大片森林存在。然而,由於氣候變化和土地開墾等人為破壞,植被已經大面積消失,成為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的地區[5]。近年來,政府在黃土高原開展退耕還林等政策,減少人類活動對植被的破壞,以恢復脆弱的生態環境[6]。

由於水土流失嚴重,熟化土壤不斷流失,土壤偏鹼性,腐殖質和氮素養分貧乏,土地貧脊,植物很難生長。加上濫砍濫伐以及對土地的不合理利用,高原上植被稀少,森林覆蓋率低,東南部的植被條件好一些,西北部多為乾草原和荒漠草原。根據中國政府的統計數字,1977年,黃土高原的森林覆蓋率僅為11%;2014年,森林覆蓋率增加至19.6%[1]。

水土流失[編輯]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有11萬平方公里特嚴重面積。大部分地區的侵蝕模數在4000公噸/平方公里,最嚴重的地區達3.57萬公噸/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使黃土高原喪失熟化土層,使當地土層的蓄水保濕能力降低,喪失耕種能力。水土流失還導致河道淤塞,水庫淤積、渠道不暢等後果,治理困難。

參見[編輯]

草原退化

中原

參考來源[編輯]

^ 1.0 1.1 2768. 千沟万壑看巨变——“三北工程”修复黄土高原生态纪实--新闻报道-人民网. cpc.people.com.cn. [2018-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30).

^ Dong, Xuerui; Zhang, Hong; Zhang, Minggang. Explaining the diversity and endemic patterns based on phylogenetic approach for woody plants of the Loess Plateau. Biodiversity Science. 2019-12-20, 27 (12): 1269. doi:10.17520/biods.2019224.

^ 黄土高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www.igsnrr.cas.cn. [2018-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 4.0 4.1 4.2 《中國國家地理》,黃河黃土專輯(2017年第10期)

^ 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变化与土壤侵蚀-. sls.iwhr.com. [2018-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 黄土高坡重现森林不是痴人说梦. phtv.ifeng.com. [2018-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閱論編中國高原青藏高原藏北高原 - 阿里高原 - 青南高原 - 川西高原 - 藏東高原內蒙古高原呼倫貝爾高原 - 錫林郭勒高原 - 烏蘭察布高原 - 鄂爾多斯高原 - 阿拉善高原 - 巴彥淖爾高原黃土高原陝北高原 - 晉北高原 - 晉南高原 - 寧南高原 - 甘東高原雲貴高原滇東高原 - 滇北高原 - 滇西高原 - 滇中高原 - 黔北高原 - 黔中高原 - 黔西高原 - 貴州高原其他

壩上高原

五丈原

河套

閱論編地貌學學科與分類根據形成地表起伏形態的主導營力氣候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根據研究對象及其應用範圍動力地貌學,應用地貌學歷史與發展古代(《夢溪筆談》) · 近代(板塊構造論) · 現代(板塊構造論)主體地貌體地貌形體(地形)/地貌形體空間單元星形地貌形體 · 巨地貌形體 · 大地貌形體 · 中地貌形體 · 小地貌形體 · 微地貌形體地貌形體要素地貌面,地貌線,地貌點地貌形體表述文學表述,數字參數表述地貌形體的地圖表示地形圖表示,專門地貌圖的地貌表示類型與結構地貌類型,地貌結構研究對象與內容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景觀的形體特徵,形成這些形體的內外動力作用及過程,組成這些形體的物質的理化性質及其與動力的協作關係,地貌隨時間推移的演變規律,地貌內部結構和地貌空間分布規律的科學發育作用力內動力作用地球內部熱能、化學能、重力能、地球自轉(地球公轉)產生的作用力外動力作用風化(物理•化學•生物),剝蝕,沉積人類行為與活動影響(第三地貌動力)作用方式 · 干預方式內外地貌動力動力相互作用之情況/影響因素氣候 · 構造運動 · 物質影響岩石地貌砂質岩石地貌丹霞地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玄武岩與花崗岩地貌花崗岩地貌(花崗岩峰林,花崗岩丘陵),玄武岩地貌[ 玄武岩石柱林(如:巨人之路,南定島),玄武岩台地 ]可溶性岩石地貌(岩溶地貌)石芽與溶溝,落水洞,盲谷與干谷,溶斗、岩溶窪地、岩溶盆地,峰叢、峰林與孤峰,岩溶丘陵;洞穴地貌;鈣華地貌碳酸鹽岩景觀(迪納瑞克山區),岩溶洞穴通道系統(如:猛獁洞、尼亞加拉瀑布)黃土地貌(如:黃土高原)黃土塬,黃土墚,黃土峁,黃土坪;地貌形體:切溝,沖溝,乾溝,河溝,黃土墹;空間組合類型:黃土山地、丘陵與寬谷、丘陵與谷中谷、丘陵與溝谷、黃土塬與溝谷生物岩地貌岸礁,堡礁、環礁(珊瑚礁)內動力地貌大陸裂谷與構造山系全球構造山系,大陸裂谷水平構造地貌與單斜構造地貌水平:方山,桌狀台地,平頂高地;單斜:岩層三角面(另有:岩層梯形面、三角面)與V字形陡崖,單面山地貌(另有:構造台地、豬背嶺、順向坡、單斜谷、逆向坡);格狀河系(谷地系統)(順向河、次成河、逆向河、再順向河)褶皺構造地貌原生褶曲構造地貌[長軸褶皺平行嶺谷;倒置地貌(向斜谷、背斜谷、次成山)],短軸褶曲構造地貌形體{傾伏背斜山(如廬山北部的大月山),傾伏褶曲山嶺,倒置地貌[ 船形山(類似方山)]},等軸(穹窿)褶曲構造地貌(結晶鹽山叢、單斜環形山嶺和谷地)斷層構造地貌斷層崖地貌,斷層谷地貌(如:地塹谷),斷塊山地地貌(如:廬山局部)岩漿活動構造地貌火山活動構造地貌形體(火山錐、火山口)活動構造地貌新構造運動;外動力地貌流水地貌流水作用侵蝕 · 運移 · 沉積地貌類型溝谷流水地貌,河谷流水地貌,河口地區地貌(三角洲),河(谷)系的發育(水系)坡地重力地貌坡地系統坡地地貌類型崩塌,滑坡(山崩),錯落,坡地蠕動冰川地貌基本冰川和冰川作用,第四紀冰期冰川的分類與類型山嶽冰川,山谷冰川,懸冰川,冰斗冰川,平頂冰川,山麓冰川;大陸冰川冰川作用與地貌形體冰蝕作用,冰蝕地貌(冰斗、角峰和刃脊、冰川谷),冰磧地貌凍土地貌凍土和凍融作用(均參見「凍土」),凍土地貌形體(石海與石河、構造土、冰核丘和冰丘、熱融地貌)風沙地貌風蝕地貌形體(風蝕窪地、風蝕蘑菇和風蝕柱、風蝕城堡、風蝕谷與風蝕丘、風蝕雅丹),風積地貌形體(沙丘地貌),風力作用(風蝕作用、風積作用),荒漠海岸地貌海岸地貌(海岸堆積地貌)、海岸、沙洲、潟湖、紅樹林與珊瑚海岸人工地貌梯田,桑基魚塘,填海(湖)造陸(填海),水庫,黃土淤泥壩地外動力地貌隕石地貌隕石坑,隕石平原,隕石山電離地貌 引力地貌 射線地貌 區域地貌山地與丘陵地貌山地:單元(山峰、山嶺、山脈、山原、山系、山地地區) · 結構(山頂、山坡、山麓) · 要素 · 特徵 · 形成與發展 · 分類[按高度和形態:低山、中山、高山、極高山;按成因:構造山地、岩漿活動山地、侵蝕切割山地(剝蝕山地);按組成物質:岩漿岩山地、沉積岩山地、變質岩山地)/丘陵平原地貌形態分類:(據高度和形態指標分類)高平原、低平原、窪地平原,(據表面起伏形態分類)平坦平原、波狀平原、傾斜平原、凸狀平原;成因分類:(按照內動力對地殼作用的強度和性質,及外營力相應作用效果和持久時間劃分)構造面平原、緩慢上升剝蝕型平原、緩慢下沉補償型平原、不等量上升與下沉共建的平原;外動力作用分類:沖積平原、湖成平原、海成平原、冰川及冰水作用形成的平原、沙丘覆蓋的平原高原地貌據地貌形體;據空間位置:山間高原、山邊高原、桌狀高原;據內外力和岩性:隆起高原、熔岩高原、黃土高原、冰雪高原盆地地貌塔里木盆地地貌、剛果盆地地貌等大陸邊緣地貌大陸架,大陸坡,大陸島(沖蝕島、構造島),大陸基洋底地貌形體:海溝地貌,島孤地貌,海盆,中央海嶺,平頂山峰;各大洋底地貌分支學科冰川學、凍土學、古地理學、水文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旅遊地理學、地圖學、地名學、理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

閱論編甘肅專題蘭州市(省會)總體

歷史

政治

經濟

地理

城市

青藏高原

黃土高原

黃河

戈壁

祁連山

河西走廊

劉家峽水電站

教育

蘭州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蘭州理工大學

甘肅農業大學

文化

秦腔

飲食

涼粉

蘭州牛肉麵

隴菜

旅遊景點

嘉峪關

炳靈寺石窟

莫高窟

絲綢之路博物館

拉卜楞寺

麥積山石窟

甘肅省博物館

交通

機場

鐵路

分類

共享資源

閱論編寧夏專題銀川市(首府)總體

歷史

政治

經濟

地理

城市

賀蘭山

六盤山

黃河

河套平原

銀川平原

衛寧平原

騰格里沙漠

葫蘆河

清水河

教育

寧夏大學

北方民族大學

文化

秦腔

花兒

銀川當代美術館

寧夏博物館

寧夏圖書館

固原博物館

西夏博物館

銀川韓美林藝術館

飲食

清真菜

西北菜

旅遊景點

西夏王陵

沙坡頭

六盤山

承天寺塔

海寶塔

鳴翠湖

董府

長城

水洞溝遺址

須彌山石窟

賀蘭山岩畫

大麥地岩畫

沙湖

語言

蘭銀官話(北部)

銀吳片

中原官話(南部)

秦隴片

經濟

寧夏沿黃經濟區

分類

共享資源

閱論編內蒙古專題呼和浩特市(首府)總體

歷史

政治

經濟

地理

城市

內蒙古高原

鄂爾多斯高原

騰格里沙漠

黃河

河套

戈壁

氣候

文化

蒙古語

晉語

東北官話

蒙古字母

蒙古族音樂

漢族音樂

那達慕

正藍旗

內蒙古高校

飲食

蒙古奶食品

烤全羊

涮羊肉

旅遊景點

元上都遺址

成吉思汗陵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

昭君墓

席力圖召

分類

共享資源

閱論編陝西專題西安市(省會)總體

歷史

政治

經濟

地理

城市

河流

山峰

山脈(秦嶺)

關中平原

黃土高原

陝甘寧盆地

毛烏素沙漠

高等教育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空軍軍醫大學

長安大學

陝西科技大學

文化

三秦

秦腔

漢劇

信天游

關中十大怪

Biángbiáng麵

楊凌蘸水麵

岐山臊子麵

旅遊景點5A級景區

兵馬俑

華清池

黃帝陵

華山

城牆·碑林

大明宮

大雁塔·大唐芙蓉園

法門寺

金絲峽

太白山

延安革命紀念地

西安地標

西安鐘樓·西安鼓樓

陝西歷史博物館

小雁塔

4A級景區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類 共享資源

閱論編山西專題太原市(省會)歷史

西侯度遺址

丁村遺址

許家窯遺址

峙峪遺址

柿子灘遺址

東下馮遺址

方國

晉國

三家分晉

北魏

北齊

北漢

晉商

山西教案

閻錫山

太原戰役

地理

城市

黃土高原

太行山

呂梁山

五台山

大同盆地

太原盆地

黃河

汾河

沁河

解池

冀州

經濟

太原鋼鐵集團

太鋼不鏽鋼

海鑫鋼鐵

山西焦煤

晉西工業

西山煤電

晉能集團

晉能控股集團

華陽新材

中鐵十七局

經緯紡機

文化

晉語

中原官話

蒲劇

洪洞大槐樹

晉商

山西麵食

大同刀削麵

平遙牛肉

傅山頭腦

汾酒

山西高校

旅遊景點

平遙古城

雲岡石窟

壺口瀑布

恆山

雁門關

喬家大院

皇城相府

長城

分類

共享資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