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凯在2025年7月3日于重庆永川举办的“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开幕式上,以电影节青年大使及重庆籍演员身份发表主题演讲《光影之城》,称重庆为“名副其实的光影之城”。以下是核心内容与背景解读:
🎬 核心发言内容
定义重庆为“光影之城”
王俊凯强调:“我的家乡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光影之城,数百部影片在这里留下足迹。”他列举重庆的城市精神特质——坚韧、忠勇、开放、争先——通过电影镜头传递至全球。例如《十面埋伏》《少年的你》《坚如磐石》等经典影片均在重庆取景,赋予城市景观深厚的电影文化符号。
演员身份与城市共鸣
他以“从山城重庆来到银幕前的青年演员”自述,表达对电影艺术的信念:“在光影世界里,我以身外身,做梦中梦;而更骄傲的,是那些曾经电影里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这一表述既呼应其个人从偶像到演员的转型(如《刺猬》《野孩子》等作品),也隐喻重庆从取景地升级为国际电影交流平台。
国际视野下的重庆角色
作为电影节东道主代表,他特别提及:“重庆为上百位各国电影人提供对话平台,这让我非常骄傲!”强调本届电影节以“科技光影,预见未来”为主题,推动重庆从地方取景地跃升为跨国电影合作枢纽。
🌟 背景与象征意义
影人代际传承的缩影
开幕式现场,王俊凯(1999年生)与章子怡(1979年生)、周冬雨(1992年生)同坐第一排核心区。三人分别代表中国电影的老、中、青三代力量,且作品均与重庆深度关联(如章子怡《十面埋伏》、周冬雨《少年的你》),被公众视为中国电影代际接力与地域文化交融的象征。
科技赋能电影产业的转型
央视主持人蓝羽同场称赞重庆为“电影之城、科技之城,呼应重庆从传统取景地向“科技影都”的升级:
虚拟摄制技术:永川区引入先进技术,支持《狂野时代》等影片完成高难度特效拍摄。
科技电影周:与上合电影节同期举办,聚焦“科技+电影”双轨驱动,评选年度杰出视觉效果(如《流浪地球2》《封神第一部》)。
个人与城市的双向成就
王俊凯的“青年大使”身份由电影节官方授予,表彰其“以细腻演技塑造角色,展现青年影人的专业追求。而重庆通过承办国际级影视盛会,结合魔幻地形与科技舞台(如5000平米数控装置),印证“光影之城”的硬件实力。
地域文化的温情传递
王俊凯在后台与演员秦海璐重逢,再现2019年《中餐厅3》的“姐弟情谊”。两人互动引发“#秦海璐王俊凯姐弟再同框#”热搜,被媒体解读为重庆人文温度与影人情感纽带的生动体现。
🏙️ 重庆“光影基因”的支撑依据
类别代表作品/事件影响力经典取景《十面埋伏》(2003,永川茶山竹海)奠定重庆“实景胜地”地位《疯狂的石头》(2006)首次将重庆“魔幻都市”特质推向全国《少年的你》(2018,魁星楼天桥)成影迷打卡地标科技融合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2024-2025)国内首个聚焦电影科技的专业盛会永川虚拟摄制基地支持《狂野时代》完成时空穿梭叙事国际活动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标志重庆成为国际影视合作枢纽
💎 总结
王俊凯的发言不仅是对重庆电影历史的致敬,更是对城市精神国际化表达的推动。他以“本土演员+国际大使”的双重身份,串联个人成长(从山城少年到青年影人)、地域符号(魔幻地貌与科技影都)与行业使命,让“光影之城”成为重庆在全球影坛的新注解。而重庆也正从“被动取景地”转型为“主动构建电影生态”的创新高地,印证了“电影里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