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研究如何写段子,上网搜了些资料。选自知乎用户@ AAAAAAlone。
一个段子由两个元素构成:结构+梗。一般而言段子有三种结构:谐音误解,预期违背,同文异读。这三种结构涵盖市面上90%以上的段子和冷笑话,甚至更多。
谐音误解,顾名思义,就是你说了一句话我听错了或听漏了,然后引出一连串误解。这是最初段的段子写作手法,上手简单,学习门槛低。缺点是存在语言隔离,在不同语言间的传播效果很差。
预期违背是较谐音误解高阶的创作手法,讲者先为听者设定一个情景,让听者想当然地代入自己的惯性思考,结果讲者最后抖出包袱,让听者有种被戏耍的体验,乐趣由此而来。用这个方法讲笑话最有成就感,能给讲者带来极大的智力优越感。听者的内心OS是这样的:这种情景下发生这样的事儿,太不科学了!而讲者的内心OS一定是:呵呵,我哪能让你们猜到结尾呢。这种表现方法在戏剧和脱口秀中经常见到。
最后是同文异读。就是用逻辑、语调、故事背景、知识背景、多义词甚至同音字造歧义,让听者有别有洞天的体验。梗埋得较深,讲者风险大,需要听者同观者有相同的知识背景或生活体验包袱才能抖得响。但一旦抖响,听者讲者都能得到绝赞的智力优越体验。也是编段子的高阶手法,在戏剧和脱口秀中常见。尤其适合在喜剧电影和话剧里呈现,从结构上保证作品的喜剧成色,不然剧本就很容易沦为脱口秀式的耍贫嘴和段子集锦。
所谓梗就是你要表现的主题,黑的对象,也就是包袱、笑料等。手法是固定的,梗可以常换常新。把梗用手法包装出来,就是做梗了。总结下微博比较流行的梗(流行的梗通常也是老掉牙的梗),如:搞基梗、地域梗、韩寒郭四同人梗、云迪力宏虐恋梗、萧敬腾雨神梗、郭四身高梗、杨幂脚臭梗、乱伦梗、种族歧视梗、霸王龙小短手梗、韩国整容梗、毕老师山形健傻傻分不清楚梗、金刚不坏诺基亚梗……写段子时,先想好你要做的梗是什么,想好用谐音还是歧义还是预期背叛将这个梗丢出来,
最后就是组织语言的功夫了。所有的时事都可能拿来做梗,也经常见到有人发明了一个新梗,然后段子手一拥而上把这个梗玩坏的情况,可见写段子真的只是个技术活儿,跟天分无关。你要做的只是了解这些方法,然后多给别人讲笑话锻炼语感和喜剧的嗅觉,坚持“think different”,就够了。
看完之后,用我服务的客户邓老凉茶为主角,用“隔壁老王”的梗,试着写了几个:
一、隔壁老王拜访国医邓老。“邓老,我最近老上火,喝了王老吉都不管用”。邓老没说话,拿出了一箱邓老凉茶。“邓老,您的意思是邓老凉茶的去火效果更好吗?”。邓老说:“我是让你送给隔壁,让他喝了少打孩子”。(邓老凉茶,清心润肺,喝了少打熊孩子。)
二、几天后,隔壁老王又拜访邓老。“邓老,隔壁喝了邓老凉茶,果然很少打孩子了”。邓老没说话,拿出了一罐邓老凉茶。“邓老,您的意思是我也应该多喝邓老凉茶,清心润肺吗?”邓老说:“邓老凉茶最近在做活动,这是赠饮”。(邓老凉茶,清心润肺,口味大比拼活动进行中。)
三、隔壁老王喝完邓老凉茶。“邓老,邓老凉茶好喝,它和王老吉还有什么区别吗?”邓老没说话,伸出了三根手指。“邓老,您的意思是包装不同,口感不同,功效不同三大区别吗?”邓老说:“我的意思是,我今年103岁了。”(邓老凉茶,清心润肺,好心情更年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